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不藏不掖 中国展现自信和沉稳
发布时间:2010/12/10 13:36:00浏览次数:1388

  本报记者 张全

  在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进入“倒计时“之际,记者采访了与会的绿色和平组织媒体与传播总监王晓军,分享了他关于坎昆大会的感受以及与会期间的难忘经历。

  记者:和去年火药味甚浓的哥本哈根会议相比,今年坎昆会议气氛如何?

  王晓军:相比哥本哈根大会,坎昆大会的与会者淡定了许多。原因一方面在于哥本哈根大会是一场有多国国家元首出席的峰会,热闹在情理之中;而坎昆大会则被确定为“部长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大家对于坎昆会议的期待更现实了一些。既然人们都认为坎昆难以达成一个公平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那不如索性先将一些可以谈得拢的、不触及敏感神经的议题讨论出来,为明年南非大会打好基础。在这种氛围下,坎昆的第一周显得非常平静。大会进入高级别磋商阶段后,各方立场渐趋明朗,观点有所碰撞。这也很自然,因为紧张理应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常态。

  记者:在您和各国与会媒体交流过程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王晓军:在和加拿大媒体聊天时,一位记者告诉我说:“就在坎昆气候大会前的三周,我们的上一任气候谈判代表和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集体辞职,因为他们实在忍受不了加拿大的气候立场。现在,加拿大好几次得到‘每日化石奖’,我丝毫不惊讶。”

  而就在日本发表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立场后的第二天,会场内就有民间机构发起一个“结婚仪式”的恶搞活动,让“日本”和“京都”手牵手永不分离。日本的同事也在现场告诉媒体:“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之地,日本应该引以为荣,再接再厉拯救气候,而不是突然抛弃《京都议定书》。”

  中国永远都是媒体追逐的对象。中国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前半小时就进入会场抢座,结果发现只剩一把椅子了。

  发布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开门见山地说:“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不做发言了。直接把时间交给媒体进入问答环节吧。”这是一个非常自信和开放的态度,为发布会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氛围。不断有记者举手,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都提出了尖锐问题。这场发布会是在坎昆的第一场举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发布会,在会务组工作人员的不断提醒下才结束。我感到,中国代表团展现了相当的自信和沉稳,对于自己的政策立场不藏不掖、底气十足,勇于承担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挑战中的责任。

  记者:在当地的普通民众对坎昆大会怎么看?

  王晓军:我的同事杨爱伦在开会期间去参观了墨西哥最著名的文明古迹——奇琴玛雅金字塔。为她当导游的是一位玛雅人,他得知爱伦来开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很激动,认为这是墨西哥、是坎昆的骄傲。他告诉爱伦:“能有什么地方比玛雅古迹更让人感慨古文明的消失呢?气候变化所挑战的同样是我们今天的人类文明。”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