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从天津2011年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保产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确保“十二五”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天津市经信委印发了《天津市2011年节能与综合利用 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工作要点》,2011年全市节能目标初定是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4%,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严格落实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继续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研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和全体人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确保思想不散、队伍不撤、力度不减。
第二、集中精力抓好一季度工作。做好今年一季度度节能工作,对于巩固扩大“十一五”节能成果、为“十二五”节能工作开好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继续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毫不松懈坚决抓好一季度的节能工作,防止高耗能行业产能快速释放和能耗出现反弹。要建立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常态化机制,利用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高耗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或关停淘汰。要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有保有压,避免简单化、一刀切。要加强调度跟踪,及时把握能耗动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警调控取得实效。
第三、强化节能目标考核。一是根据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科学合理分解落实节能目标,组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兑现奖惩措施,实行严格问责制。各区县、各要进一步完善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2011年节能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考核,落实到基层。二是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发扬成绩,查找不足,为“十二五”节能工作积累经验。组织对“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表彰奖励一批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先进集体、企业、成果和个人。三是尽快出台“十二五”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工作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四、大力推进结构节能。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强对合理用能评估审查工作的检查督导,从源头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继续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培育力度,各区县应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是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有条件的区县和企业要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主动提前淘汰落后产能。
第五、加快科技进步。一是加大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以钢铁、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加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二是继续按照“三个一批”要求,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产业化重点项目。三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建立能效评价体系,制定审核评价指南,培育一批第三方中介机构,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四是开展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和项目确认工作,协调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六、扎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一是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加快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年耗能3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至少配备一名能源管理师,逐步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的能源管理师队伍。提高节能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覆盖全市、双向互动、功能完整的节能信息系统,实现能耗数据网上直报;以钢铁、建材、石化等行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扩大能效对标范围,培育一批能效标杆企业。二是继续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选树工作,稳步推进工业节水工作。三是协调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建筑节能,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强农村能源利用,推动政府机构节能。
第七、深入推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一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抓好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同时,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扩大再制造范围,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引导试点单位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争取国家专项扶持。二是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制定清洁生产技术典型范例、技术导向目录和行业技术指南,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强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实施清洁生产评估和审核企业100家,创建一批先进示范单位。
第八、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市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专业协会及建材、有色、电力、钢铁、设备等行业协会桥梁作用,搭建政府和企业间政策咨询、技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行节能自愿协议等新型服务机制和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担保等机构向节能减排倾斜,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第九、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组织新闻媒体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在重要栏目、重要时段、重要版面跟踪报道节能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二是加强节能宣传教育,组织做好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三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使节能环保、绿色消费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