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双碳”目标重构环境与经济关系
发布时间:2022/02/14 11:19:59浏览次数:1468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双碳”目标重构环境与经济关系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程就是不断调整和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全局性、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环境与经济关系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现在,“双碳”目标对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

“双碳”目标着力点是经济社会。“双碳”目标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提出来的。气候变化之下,极端气象增多、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平均气温上升,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峻而紧迫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紧紧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进行能源革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了8项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双碳”目标任务涉及的这些领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和行业,可以看出“双碳”目标要求对长期沿用的高碳能源系统和相应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调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更高形态的环境与经济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本、技术、管理制度等,因此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突破点是对外开放、引进资本和技术、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等。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重要约束条件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地、生态等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上升,不能为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因此,要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行动,使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当前“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约束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都必不可少的能源利用方式有关;并且碳达峰时间不足10年,碳中和时间不足40年,“双碳”目标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约束条件。

“双碳”目标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同推进。《意见》提出,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可以看到,碳减排只提出了相对目标值,未提出碳达峰的绝对值,碳中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值。这说明,实现“双碳”目标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不是单纯的碳减排,而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果能源结构调整慢,那么碳排放相对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就会高,这种情况下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增加新兴产业产值。如果能源结构改变快,那么传统产业面临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经济代价高,因此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加快新能源技术突破,降低其使用成本。实现“双碳”目标是环境与经济的动态平衡,不顾生态环境要求放任碳排放冲高峰,或者不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急于求成搞“运动式”碳减排,都是不符合“双碳”目标本质要求的。

“双碳”目标倚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突破。我国是产业大国、能耗大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这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的技术和经济特性决定的。比较而言,以煤炭为代表的固态能源、以石油为代表的液态能源和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气态能源,安全性高、开发成本低,可大规模运输,因此成为传统能源的首选。实现“双碳”目标则要求低碳的新能源能够尽量达到较高的技术经济性,这是能源革命的关键之处。“双碳”目标激发了对新能源的研发热情。目前我们正处在能源技术革命的前夜,一旦取得突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全新的面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和深刻。以控制常规污染物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改造和污染物达标治理,而实现“双碳”目标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二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是相通的,都是新型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体现。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有了新机遇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全社会特别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多发展机遇,既反映在碳达峰中,也反映在碳中和中。有人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就是在2030前抓碳达峰,2030到2060年再完成碳中和,这是不全面的。碳达峰、碳中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过程,碳达峰中有碳中和,碳中和中有碳减排。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要做很多碳中和的工作,以利于尽早达峰并尽量降低峰值的高度。在碳达峰后仍有艰巨的碳减排任务,应通过碳减排尽量降低碳中和的难度。在这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新产业发展机遇。按照“双碳”目标要求,为了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必将加快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将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在我国产业体系中形成环境与经济深度融合、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产业力量。

二是绿色低碳改造机遇。强大的制造业是国家的经济脊梁,对这些产业进行绿色低碳改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选途径,也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的重要机遇。未来很长时期内,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是这些产业完成“双碳”重任的主要路径。例如,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等。这些绿色低碳化改造过程中也将大量采用大数据、新型通信模式等新技术,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提升我国原有产业体系的绿色低碳水平,与绿色低碳的新产业力量一起构成符合“双碳”目标的绿色经济体系。

三是碳汇建设机遇。增强碳汇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对策,这与我国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战略取向是完全一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汇建设也能带来经济利益。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湿地保护、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从而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提高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生态要素的固碳能力及其附生的生态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环境报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