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是G20杭州峰会讨论的议题之一,中国今年以来绿色债券量已独占鳌头。
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上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为195.46亿美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4.1%。
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自上而下的驱动。
2015年4月,中国金融学会下属的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金委”)成立;2015年底,央行推出绿色金融债债券,绿金委亦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此后,发改委、上海交易所及深圳交易所相继推出绿色债券的相关指引或通知,引导绿色债券在多个市场多个品种相继落地。8月31日,央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绿色债券的发展指出方向。
无论是学者还是市场人士,均认为绿色债券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在今年8月份预计,2016年绿色债券发行总量有望突破500亿美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在今年初预测,至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规模有望达到5.7万亿元人民币。
尽管潜力巨大,但绿色债券的发展将不可避免面临挑战。诸多市场人士认为,绿色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还有赖于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地。
绿色项目外部性比较强,商业利益低,所以现在都在投PPP项目,难度确实有点大。针对这种外部性问题,其他国家还是有很多其他的经验,比如直接进行项目补贴等。
万亿绿色债券大局开启
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区别在于,其所募集资金需专门用于经过审核且符合条件的对环境、气候有积极作用的项目或项目再融资,具备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同时又对绿色效益提出要求。
绿色债券由欧洲投资银行于2007年创新发行,其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初主要由金融机构推动,之后非金融企业亦陆续现身绿色债券发行人之列。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标明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达418亿美元,其中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占比逐年提高,在2015年达到35%。
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2015年12月,央行发布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并正式推出绿金委编写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解释说明了6大类、13小类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类别和界定条件。同期,发改委出台《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城镇化等12个具体领域的企业绿色债发行进行重点支持。
今年3月和4月,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先后启动绿色公司债试点,推出《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并对绿色公司债券设立了专门的申报受理及审核绿色通道,并对绿色公司债进行了统一标识。
与国外绿色债券市场‘自下而上’发展而来不同,中国绿债的驱动力量是自上而下的,所以短期内比较容易快速放量,未来一两年内突破万亿规模应该不难。
Dealogic数据显示,中国发行人2015年发行的绿色债券总规模为12.93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发行占比仅3.6%。而今年以来,中国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已达195.46亿美元,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已达44.1%。
中国市场对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与国外不一样,这可能是导致今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占比这么高的原因。发达国家标准中不包括化石能源,但在中国的标准下,煤炭与石油相关依旧在列。
目前国际市场上接受度较高的绿色债券标准主要包括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绿色债券原则(GBP),以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开发的气候债券标准(CBS)。其中,GBP概括性地归纳了八大类绿色项目;CBS对GBP的分类,尤其是低碳领域的分类进行了细化。
而国内绿色债券则主要依据央行、发改委及沪深交易所颁布的指引或通知。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日前撰文指出,央行推出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及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确定的标准,是根据我国实际能源结构和技术发展现状,将煤炭和石油的高效清洁利用作为绿色项目进行扶持。
此外,从存量债券上,已可窥探出未来绿色债券市场的潜力。
今年4月,中债登与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并推出“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和“中债-中国绿色债券精选指数”两只指数。其中,二者的样本券分别为759只和413只,市值规模分别约为2.45万亿元和1.85万亿元。
期待税收、财政配套政策
我国市场上绿色债券同样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
如2016年1月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期限都为3年、利率2.95%,都获得2倍以上超额认购。而同一时期商业银行同期限、同评级金融债发行利率在3.00%-3.03%,显著高于绿色债券利率水平。
鲁政委在日前发布的文章中表示,由于绿色债券往往带有公共效益,因而常常能够享受财政、税收、专营等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使得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要比普通债券低。以2015年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例,该行2015年发行了两只绿色债券,与其同期发行的普通债券相比利率分别低50个BP(欧元债券)、12个BP(美元债券)。
在监管驱动下,短期内通常市场表现较好,但如果没有长效的相关机制配合,低发行利率、超额认购的现象并不可持续。由于目前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的政策尚未落地,“资本都是逐利的,短期内为了这样的创新品种做些贡献可以,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的逻辑。
对于绿色债券市场的后续发展,鲁政委建议,目前《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构成了绿色债券管理体系的基础,未来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一是统一绿色项目目录认定口径;二是明确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对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准入与认定规则;三是完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构建跟踪评价体系;以及关注绿色产业本身风险,维护既有债券估值逻辑。
无论是对存量债券还是新增债券而言,均有两方面内容需要关注:前期识别和信息披露。其中的核心,则是环境信息的准确披露。
对于新增债券项目,前期判断绿色属性时必须要落实到项目层级,才具备准确判断其绿色属性的前提条件,而在后期环境效益跟踪披露阶段,则要强调绿色项目环境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细致性;对于存量债券,则更需要增加其透明度,在尽可能不增加投资人发行成本的前提下,对存量债券开展有效的识别和归类工作,解决绿色或气候相关项目选择、评估以及募集资金用途披露的问题,将存量债券绿色认证的工作原则,进一步由实质大于形式向形实兼备方面发展,以达到和贴标绿色债券统一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还引来包括评级机构、第三方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的大量评估机构的参与,甚至引发价格竞争。
最近有家机构,首评和跟踪,收费都不到5万;有些机构为了抢市场甚至愿意免费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多少让人有点担忧。
Copyright © 2019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Ice.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7006934号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231号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